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馬祖4南竿概覽

南竿酒廠、八八坑道、馬祖藍眼淚生態館、媽祖宗教文化園區、天后宮、遊客中心、北海坑道、大漢據點、雲台山、津沙聚落、鐵堡、12據點、牛角村
東莒猛澳港碼頭櫃台取票
搭乘8:10往南竿福澳港船班
登船後直接進到
老地方
西莒島在左側
航程時間預計50分鐘
海面上陸續出現許多船隻
高掛五星旗
中國沿海清晰可見
夾雜為數不少的抽砂船
南竿島在望
媽祖巨神像護佑著島民
左側可見北竿島
海上遠望「枕戈待旦」
海巡人員開始忙碌
下船~
多麗民宿租用轎車後
驅車前往馬祖酒廠南竿展示館
介壽村與復興村交叉路口
復興村208號~
酒廠位於南竿牛背嶺
成立於民國45年
各種名酒皆源自附近天然甘泉釀酒
馬祖陳高迎賓客
喝上一杯潤潤喉
欣賞各式展品
釀酒器具展示
今年的紀念酒
今夏特惠
來份珍藏
步行前往八八坑道
位於酒廠斜前方不遠處
主體由花崗岩構成
相傳是先民躲避海盜的藏身山洞
國軍進駐馬祖後重新整建
完成於先總統蔣公八十八歲誕辰
因此得名~
原來是軍方戰備用途的戰車坑道
後因中段塌陷戰車撤走後
軍管時期充當馬祖電信局的上班地點及電信機房
如今成為馬祖酒廠窖藏老酒與高粱酒的最佳場所
存放著「罈裝老酒」和「高粱酒」
圓筒狀的儲存塔
存放香醇的原尊陳高、陳年高梁、陳年大麴
罈裝的是老酒
老酒罈
不喝也會醉
八八坑道
芙蓉澳
預約好11:00參觀
藍眼淚生態館
2018年8月成立
馬祖第一座高互動性自然遺產生態主題館
先看
靜態的馬祖生態介紹
最珍貴的館藏
馬祖的燕鷗
原生植物
紅藍石蒜
馬祖的昆蟲
重頭戲~迷人的藍眼淚
為了讓眼睛適應黑暗環境
先看一段模擬影片介紹
想像周圍都是藍眼淚
光影閃閃彷彿身歷實境
媽祖的子民
試著留下影像
運用4D環繞虛擬實境
進入藍眼淚互動區
每個瓶子裡大約會有2萬隻夜光蟲
完全黑暗的環境中
意外拍出的第一張驚喜
使用滴管撥弄培養皿中的水
結合海洋大學夜光蟲培育技術
進行藍眼淚的培育工作
不受季節天候的限制
一年四季的白天或晚上
都能看見馬祖珍貴自然資產
藍眼淚~
攪動、撥弄、吹氣、晃動
不同刺激產生不同程度的發光反應
連續的刺激
反應就會減弱
越玩越有趣
這台傻瓜相機真爭氣~
連連有驚喜
亮燈了
仔細看
只見漂浮一層像似塵埃的物質漂浮在水面
生態館原是水產試驗所
後改建為藍眼淚生態館
互動區也提供遊客透過互動影像認識馬祖
迷人的藍眼淚
媽祖宗教文化園區
沿著階梯往上走進一艘大船內
船身由玻璃與鋼骨構成
從提案到正式落成
花了十年以上時間
船身中央的船骨
巨大而神聖
漁民的中心信仰
達頂就看見媽祖巨神像
右邊有千里眼
媽祖巨神像完工於2009年10月
左邊有順風耳
由365塊花崗岩為主結構雕琢而成
象徵「365日、日日平安」
總高度達28.8公尺
原與馬祖四鄉五島總面積28.8平方公里相符
最新測量馬祖實際面積29.6平方公里
便將媽祖巨神像加上避雷針
使其總高度為29.6公尺
法相慈悲
令人讚嘆
護佑島民
護佑眾生
神聖媽祖
佇立在鄰近海岸的山丘上
媽祖在馬祖
是宗教神像也是現代的藝術品
藍天白雲映襯下
彷若霞光萬丈
普照世人
神像前的瞭望台遠觀像一艘船
神像之前我們是如此渺小
瞭望台
順著斜坡往下走去
右側是海
海裡有漁民放置的器物
山腳下看見馬港天后宮
凝望海上
庇佑航行船隻
日日平安
祈福坑道
體驗鑽神轎的樂趣
鑽神轎進入坑道
坑道明亮
可通往其他出入口
午餐時間
馬祖村80號
1978年營業至今的老店
馬祖劍碑
1955年成立馬祖守備區指揮部
列島正式以馬祖為名
昔日防區精神堡壘
今日醒目觀光地標
馬祖境天后宮
馬祖村4-1號
凝聚在地居民的宗教信仰
馬祖地區香火最鼎盛最氣派的廟宇
又稱為馬港天后宮
文獻資料顯示清朝嘉慶年間已興建
大約每20年修繕一次
現今廟宇為2002年新建
遠眺媽祖巨神像
宮殿式建築
氣宇恢弘莊嚴
是馬祖地方的守護神
也是島上居民的信仰中心
說說宋朝年間林默娘海上拯救漁民的神蹟故事~
軍艦展示
媽祖靈穴就在神龕前方供信徒膜拜
媽祖在馬祖
馬祖境天后宮
媽祖巨神像
宗教文化園區遶境平安
南竿遊客中心
前往北海坑道
海上的印地安人頭岩
北海坑道
海中懸日月 洞裡擁乾坤
鬼斧神工  蓋世之作
馬祖列島屬較硬的花崗岩體
軍方多利用天然掩蔽物
將許多建設地下化
因當年的戰備需要
建造供登陸小艇使用的地下碼頭
目前還是兩棲蛙人的訓練場所
坑道內的每一道深痕
都是當年國軍弟兄一鑿一斧的血汗
1968年為戰略需要開始北海計畫
馬祖地區開鑿不少地下碼頭
專供游擊戰艇停泊使用
是欣賞藍眼淚最佳處
今晚
藍眼淚團只剩6:30尚有名額
聽工作人員描述景況
大家各自思索再三
步道因漲潮已沒入水中
要不要晚上再來欣賞藍眼淚?
或是現在來搖櫓體驗?
兩難的抉擇
終於達成最困難的決定
北海坑道位處鐵板海岸線
深入山腹 貫穿岩壁
呈井字形交錯的水道
水道高18公尺 寬10公尺 長640公尺
漲潮時水位達8公尺
退潮時為4公尺
步道全長700公尺
走完一圈約需30分鐘
要配合潮汐漲退
退潮時才能進入
可供百餘艘登陸小艇使用的地底坑道~
高難度的建設工程
全靠人力一鑿一斧挖掘花崗岩壁而成~
國軍弟兄不分晝夜輪流施工
歷經820個工作天才完成
鬼斧神工之作
雄偉壯闊的岩壁
多少官兵犧牲生命打造而成
怎不令人讚嘆敬佩
仔細聆聽搖櫓船夫娓娓細數
舢舨船平穩行駛於水面上
轉個彎又有不同風景
深邃的坑道
訴說一段艱辛的歷史
沒有藍眼淚的北海坑道
依然讓人怦然心動
搖櫓導覽結束
留下深刻印象
南竿北海坑道
人工開鑿的鬼斧神工之作
特殊的戰地景觀
不虛此行
慢慢回味
前往大漢據點
緊扼海疆大漢天威
位於南竿南方鐵板海岸線上
1976年3月29日竣工
據點共分3層
最上層為軍方連部
第2層生活圈及預備機槍陣地
最下層4座90高砲陣地、簡報室、中山室、庫房、儲藏室等空間
坑道寬約1.5公尺,高約2公尺
主坑道長150公尺,支坑道長80公尺
合計230公尺
戰爭情勢和緩後
大漢據點移交給馬管處
2006年整修完成
每一處槍口、砲口均面向海洋
天氣很熱要多補充水分
抵達港口購買明早往東引的船票
再繼續未完的行程
雲台山標高248公尺
是南竿第一高峰
台灣小百岳第98座
登高遠眺馬祖列島與大陸北茭半島
1996年於此興建軍情館
2010年11月7日開放本國遊客參訪
館內陳列許多珍貴史料
嚴禁照相
津沙聚落
美麗的遺世古城
因雲台山而避開東北季風侵擾
成為天然避風港
面對大陸經貿方便
早期聚集大量的船隻
熱鬧非凡~
早先澳口滿布金砂般細緻的沙灘
故名金沙
後寫作津沙
蕭瑟滄桑卻仍保留古樸美感
金色沙灘質地密實
地平線望去有一整排的船
一整排朝同一方向行駛
高掛五星旗
弧形堤岸可以減緩海浪沖擊力道
耐用不易毀損
津沙聚落
南竿最接近中國大陸的第一大漁村聚落
有南竿後花園的美稱
歷經百年風華
漸漸凋零
鐵堡
仁愛村鐵板海邊上的獨立岩礁
感受戰地的肅殺氣氛
紅鐵質地的岩石
地形險要、便於觀測海面動靜
早年的軍事據點
由一班精銳的兩棲蛙人部隊日夜戍守西側海岸線
海防要塞
因戰略需要鑿空岩礁內部
上覆以水泥掩體
粉刷迷彩漆料
並設置草綠色防護網架
海面動靜一覽無遺
配置軍犬防衛
是當時防區唯一有軍階的軍犬
佇立於浪濤中
岸邊崖壁插滿防止水鬼摸哨、突擊的碎玻璃與鐵條
鐵血剽悍的海上堡壘
據點內仍保有完整的地下石室、坑道、射口、砲台、廚房、廁所、房間、臥床等防禦工事和生活設施
鐵堡
岩礁上的海防要塞
體驗戰地風情的軍事據點
12據點
電力海纜登陸點
刺鳥獨立咖啡店
原是廢棄軍事地點
改為書店+咖啡廳
我們無緣進入
牛角村
吃晚餐
到處寫滿訪客簽名
餐點精緻美味
夜宿多麗民宿
介壽獅子市場吃早餐(9/10星期四)
二樓熟食美食區
招牌鐤邊糊
才七點半就快賣完了
蔥油餅
(虫弟)餅
吃到滿身大汗
逛逛一樓海鮮蔬果區
魚貨在地新鮮
退房後驅車前往牛角村
依山傍海的質樸美麗漁村
馬祖南竿全島形狀像頭犀牛
牛角聚落剛好位處東北角上
外形像犀牛角因此得名
倚著山壁建造的牛角聚落
1960年以前
因位居南北洋流交會處
漁業興盛曾是馬祖第一大漁村
興盛時期花岡石印章屋紛紛建立
發展成島上人口最多的聚落
隨著漁業資源枯竭、行政單位外移,漸趨沒落
1970年代更名為「復興村」
五靈公廟
吐水的鯉魚
雨還在下著
雨中認真欣賞著美景
牛角澳口左側以石頭砌成
牛角步道沿海岸蜿蜒而行
全長大約300公尺
以為搭船時間還很早
東引友人來電催促
趕緊驅車前往碼頭搭船去
南竿島概覽
昨天豔陽高照
今晨甘霖普降
馬祖卡蹓第四站
旅遊進行中
未完 待續~`

2 則留言:

  1. 以前對馬祖的印象~就是南北竿,來到南竿方知他地理位置的重要,。 行船時好多囂張的對岸的抽砂船漁船~~ 北海坑道的搖擼,藍眼淚生態館的播弄蓝眼淚驚嘆聲,留下深刻的印象,感謝瓊雲的「一指神功」!

    回覆刪除
  2. 八八坑道的酒甕,如軍隊排列整齊,越深入越壯觀!想那老酒甕中的瓊漿玉液是那麼地珍貴,雖不能飲酒,看著、看著,心中不禁唱起了:「人生短短幾個秋啊 不醉不罷休,東邊我的美人哪,西邊黃河流,來呀來個酒啊,不醉不罷休,愁情煩事別放心頭」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