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2020縱谷大地藝術季開鑼囉

漂鳥197­-2020縱谷大地藝術季登場
正好躬逢其盛得搶先機

清晨~
飯店早餐後健身房運動
再享受一次心采風呂裸湯
辦理退房
驅車離開飯店~
探訪海端火車站
隱身鄉野裡的特色小車站
1924年9月1日設立新武呂驛開始營業
1947年10月6日隨地名改稱為海端站

地名源自布農族族語Haitotowan
意指三面環山、一面敞開之意

光復後取其音譯成海端
乙種簡易站
列車僅區間車停靠、無站務人員
靜靜的軌道
靜靜的歲月
民國60年2月改建為今日所見站房
花東線電氣化工程整修原站房
103年5月15日完工使用

兩列班車呼嘯而過
彷若過站不停的青春
一瞬間的璀璨
留下鮮活的記憶
希臘風情
原民底蘊
意外邂逅
在時空的交錯中
成就這一刻單純的美好
隱身鄉野的海端車站
我們曾經來到過~
池上~
池上穀倉藝術館
入內參觀~
臺靜農先生作品展
年表~
最愛這件~錦瑟
池上農會舊穀倉
農委會水保局台東分局主辦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活動
漂鳥197­-2020縱谷大地藝術季

首波作品搶先看~
壁畫藝術家紀人豪作品
《供給與需求》~
台東池上駐村一個月後
感受池上生命力後所完成的作品

創作靈感源自於金色稻浪手、縱谷間的山嵐、自在穿梭的白鷺鷥~
為舊穀倉增添新活力
看見池上遼闊的稻田、自由的白鷺鷥、田間的農人、撥動稻穗的指尖~
透過作品探究並傳遞農人的供給與人們需求的平衡關係
咀嚼自我內心的平衡
除壁畫技法外
更現少見的水墨風格
流露濃濃的希臘神話風

舊穀倉新生命
紀人豪使用金、銀顏料、水泥漆的牆面彩繪作品~《供給與需求》
《溯土》~
布展於舊穀倉內
運用阿美族傳統製陶燒製陶片
一幅視聽覺強烈的立體雕塑品
加拿大籍藝術家葉海地作品

重拾阿美族古老製陶技法
嘗試從傳統延伸至當代創作的可能

七百件陶片以麻線懸掛於舊穀倉中
創造多層次的圓形空間
象徵和諧、融為一體

陶片互相敲擊發出清脆的聲響
打造視覺跟聽覺的雙重享受
每一塊陶片的大小形狀都不同
串起自然跟人的共同記憶葉海地作品
《溯土》~
池上風光~
大坡池
原名「大陂」 又稱「大埤」
內陸淡水草澤地
曾以「池上垂綸」列為臺東十景之一

《生命的反思》
Reflecting on Life
英國藝術家
台灣女婿貝馬丁Martyn Barratt作品
使用回收反光鏡、玻璃、不銹鋼創作
多面鏡子將與水面的反射和陽光所造成的陰影交錯結合
自然創造出千變萬化的景象
過雕塑引起人們對大坡池及其周圍環境的關注
期待觀者能夠看到自己和其他人在鏡中的反映
反思自己在自然中的角色及位置
《我要有個家》
台灣噶瑪蘭族與阿美族藝術家陳正瑞的創作
採用竹子及金屬打造
6件如鳥巢般的系列作品
提供鳥類棲息停留處所

象徵人類依附自然而生的安全感及歸屬感
大坡池賞鳥屋北方草皮展出
以竹編出連綿不絕的小鳥窩
這麼大的鳥巢該給哪一種鳥住呢?
誰來幫幫忙呀~
小鳥的家~

陳正瑞的作品~《我要有個家》
一群彩色斑紋的蜻蜓在空中飛舞
是蜻蜓嗎?
一樹嫣紅璀璨
前方層疊交錯的山
指引著南橫的路徑

坐在池邊垂釣的老人
面對諾大的荷花池
阿美族藝術家Talaluki志明作品
《何時》
以漂流木打造一位擁有歲月及智慧、坐在池邊垂釣的老人
寫滿風霜與智慧
穿著簑衣頂著斗笠
荷花池邊垂釣的巨大老翁

透過老人深邃的眼神
帶領人們看見眼前的美好

陪老人坐坐聊聊
思考人生的答案
以漂流木為基礎
臉上刻畫出歲月的智慧

尚有其他5件作品
將在7月~10月之間逐步設置完成
縱谷風情與耐人尋味的底蘊
是一種靜靜的美~
車子行駛在台九線上
滿載三天兩夜輕旅行的幸福
農業委員會水保局台東分局
108年推動萬物糧倉大地慶典系列活動
在池上鄉197縣道沿線設置12件大型戶外裝置藝術作品
取名「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
109年再加入10件作品
其中5件作品將於7-10月間陸續完成
咱們擇期再來繼續探訪~

1 則留言:

  1. 漂鳥藝術季最佳代言人非賢伉儷莫屬
    最好的角度
    最豐富的表情
    最詳細的介紹
    還有
    最深情的合照
    搭配
    女主角美麗的衣服
    讓人
    心嚮往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