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馬祖5校長導覽熱情東引

中柱港、東引中小學、安東坑道、老鼠沙石林、一線天、烈女義坑、東引島燈塔、國之北疆、三山據點、鹹味島合作社
南竿福澳港
搭乘9:30臺馬之星前往東引
餐廳區人滿為患
大部分旅客閉目養神中
一行五人分座三處
從南竿福澳港出發後不久
北竿島出現在船的左側
幾天前才拜訪過的島嶼
美景美食和濃郁人情味記憶猶新
三個相鄰的小島嶼
船行平穩舒適
偶有漁船經過
海中小島
亮島
傳統名稱橫山
舊稱浪島
位於馬祖列島北竿與東引之間
行政上隸屬北竿鄉橋仔村
島嶼長約1400公尺、寬250公尺
面積約0.4平方公里
島嶼四周峭壁陡峻地形顯要
距離中國大陸蜘蛛島24公里
距離雙峰島26公里
呼應「島立天中,亮照大陸」
更名為亮島~
因限制民間人士登岸
至今仍是軍事重地
不同的角度看到不一樣的面貌
海風吹來清爽宜人
目送亮島身影逐漸遠去
東引島在前方隱約現身
東引鄉轄區
主要由東引島(原稱東湧島)、
西引島(原稱西湧島)兩島組成
東引、西引兩島間已興建橋樑相連
合為一島~
含附屬無人島礁在內
總計全鄉面積4.4平方公里
人口僅1,300多人
為連江縣四個鄉中人口最少者
也是全國人口次少的鄉
東引列島位處基隆西北方約100海里
距閩江口61浬
東引原名「東湧」
在馬祖列島中
東引海域最深
輪船從南竿駛向東引
過了亮島湧浪轉大
古人以「湧」來稱呼
東引島面積3.22平方公里
西引島面積1.13平方公里
水深潮暢、群礁拱抱
是最佳釣場之一
也是黑尾鷗全球最南的繁殖地
中柱港~
東引鄉的主要出入門戶
東引最熱鬧、最多傳統閩東民居的樂華村與中柳村
中柱島感恩亭
船行入港
禮民校長早已等候在岸邊
接往民宿後
午餐說要隨便吃
東引中小學校園參觀
鳥嘴造型
船身意像
每一個小細節都有縝密的巧思
從新校舍到舊建築
這一面看到黑尾鷗的鳥尾巴
學生專注的進行大會考
完全不受參訪者干擾
室內場館
學生也有獨輪訓練活動
獨特有創意的畢業生活動
校長真的好用心~
隱形校名的小秘辛
黃色建物是我們今晚的住宿處
校長親自開車為我們導覽
安東坑道
坑道位於東引指揮部旁
建於1972年
坑道穿越整座二重山
為傑出的軍事工程
是當年部隊集結的戰備坑道
可容納一個連隊
進入坑道先走一段傾斜30度的坡道
坑道開鑿由山腰開始
採由上往下開的方式開鑿至海平面
2002年軍方釋出坑道交由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管理
經整修後2004年對外開放
共有450個階梯
階梯寬窄設計利於行走
斜坡路面雖有水漬也不濕滑
內部全長約300公尺
坑道內呈樹枝狀分岔、別有洞天、四通八達
傳統與文化資料展示
坑道內有八個對外洞口
除了提供光線的功能外
過去都是火砲射口
崖壁上的海芙蓉
平台觀景
達人帶路講解
往昔每年春夏期間
黑尾鷗群聚坑道外海岸線的山壁
於垂直的山壁繁殖下一代
並在附近海域覓食
近年來因遊客干擾
黑尾鷗已逐漸另覓他地造訪
展覽廳
特有植物
歷史由來
坑道內各項軍事設施齊全
包括寢室、廁所、水井、彈藥庫、中山室等
海防線
獅子回眸
小老鼠
這像甚麼動物?魚?爬蟲?
奇岩怪石林立
原本安置炮台的洞口
成為欣賞無敵海景的絕佳地點
回程階梯往上要慢慢走呦
坑道原始設計構想用以發射彈道
後因設計問題無緣適用
曾是重要的軍事基地
居高臨下可以控制海岸防線
傑出的軍事工程
留給遊客無限想像
安東坑道
前往「一線天」
標語林立
一線天
海蝕溝地形
沿階步行向下
戰備壕溝終點
一線天景觀
天縫聆濤
1972年時任參謀總長的賴名湯將軍所提
靜立聽濤
體驗遠戍前線的孤絕之感
陡峭絕壁天縫聆濤
兩岩壁垂直相鄰至相接
上窄下寬 上接天 下通海
當潮水灌入底部海浪拍擊石塊
如萬馬奔騰之音
壯闊迴繞於岩壁間
鬼斧神工的天然奇景
兩座山崖之中築有坑道
並建有一座水泥橋相連
今日觀景窗口
昔日的對敵瞭望砲口
頂部的尖錐狀物用以減少火砲噪音
為臺澎金馬百姓而戰
一個個的砲口
海防據點
防止水鬼摸哨上岸的裝置多已毀損
只留下些許痕跡
軍事設施
長萼瞿麥與華南狗娃花
這是天王澳據點
烈女義坑
近百公尺高
近乎垂直的天然海蝕崖
相傳清末年間閩海一帶海盜盤據
漁民之妻頑抗不從
縱身躍下投崖殉節
後人感念其貞烈
將之取名為「烈女義坑」
崖壁陡峭
海芙蓉滿布
岩體節理面受海蝕作用
經長年風化形成海蝕溝
逐漸加深至今日規模
東側岩壁體中
出現數道薄而色淺的石英脈
故事的傳說活化了天然景觀的意像
巍峨壯麗的淒美懸崖
地形險峻的烈女義坑
燈塔造型的垃圾桶超吸睛
海桐
你見過它嗎?
紅花咸豐草
擂鼓石
置身在若隱若現的山海中
前往東湧燈塔途中
聳立巍峨巨石上視野極佳的觀景台
極目四望
飽覽斷崖峭壁的海天之險
紅花石蒜
從英國帶來的文殊蘭
果實
霧砲與霧笛
燈塔
英國人設計
建於西元1904年
已定為三級古蹟
國境之北的白色夜明珠
東湧燈塔又稱為東引島燈塔
位於世尾山山腰上
全馬祖列島的極東之地
有北疆燈塔之稱
純白色磚造塔身
高14.2公尺
洋溢著18世紀歐洲式建築風格
聳立於懸崖峭壁上
燈塔的興建起源於1901年
輪船行經東湧附近觸礁沉沒
雖然客貨無恙但公司損失慘重
加以三都澳開埠後進出口貿易倍增
終促成燈塔的興建
1988年文建會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
2016年升格為國定古蹟
是台閩地區位置最北的一座古蹟
燈塔面向東海
白色外形和崖下湛藍海水相互輝映
早期燈塔位於管制區
守燈員需攜家帶眷住進燈塔裡
在物資缺乏的年代
有「東引別墅」的戲稱
鮮明的地標
引人入勝
順著階梯往上爬
從不同的高度欣賞燈塔之美
燈塔曾歷經民國 2 、35、44、55年之數次整修
中空圓筒型
塔身向上逐漸縮減
塔頂是個半圓型穹隆構造
頂上安裝風標和避雷針
聳立於懸崖峭壁上的白色燈塔
外觀古典優雅
令人心曠神怡
東引島燈塔
東湧燈塔
霧笛和霧砲
風聲與海浪抨擊沿岸岩石潮聲交錯
太白天聲
岩石節理發育明顯
長期受侵蝕風化作用所形成
典型的海蝕地景
大小不等的刻痕是燕鷗棲息的場所
海浪拍擊水流穿透海蝕溝所造成的聲響與回音更是獨特
燕秀澳
中柱港
碼頭矗立「夢幻之魚—橫帶石鯛」塑像
忠誠門
中柱港完成前的門戶
昔日軍民進出及魚獲上下必經之處
城牆頂上持槍阿兵哥雕像
民國63年至今尚未退伍的「阿榮」
東引指揮部於1976年為緬懷蔣中正總統而刻製
1975年興建介石橋連接中柱與東引
1986年完成東引通往西引連堤道路
立有「中流砥柱」勒石
回頭看東引島
夕陽映照下

奇岩造型讓人無限想像
東引石蒜終於現身
近一點看
東引地區特有生態型
屬石蒜科
見花不見葉
雖然只能遠觀也已滿足了
忍不住再多看一眼
逆光中的三色石
國之北疆
站在我國疆域的最北處
岬角外海中的小礁石「北固礁」
位於西引后澳上方約600公尺處
座標位置N26°22'58.8" E120°28'34.0"
礁島會隨著潮水漲退  
時而隱没或出現
證明我們來過「國境之北」

羅漢坪 (三色石)~
海蝕溝、顯礁與礫灘等地貌
地形因岩石成分或受風化程度不同
產生顏色上的變化
成分不同的火成岩
形成三種不同顏色的岩層排列
三山據點
像不像澎湖的桶狀岩?
三三據點位於岬角之上
周邊的海域一覽無遺
視野絕佳
早年島上的戰力佈置
海岸線五步一崗、十步一哨
每一處岬角都成為軍事經營重點
極西點
早年因軍事需要
從最東邊世尾山開始命名一號高地
最後到西引最西邊高地為33號高地
三三據點就是位於西鼻的據點位置
也是東引防區位置最西的據點
由於軍方錯誤刻石現也稱三山據點
晚餐預約的餐廳無法更改時間
匆匆結束行程
留一些未完景點的小遺憾
還有下次再來的期待
路過東引中小學
看一看學校大門
荇菜廚房
無菜單海鮮漁家料理
禮民校長賢伉儷盛情款待我們
鮮美的料理讓人齒頰留香
餐後探訪社區
認識東引的在地文化
一家最新開幕的特色文創
返鄉開拓小島生機的青年朋友
結合在地藝術家的嘔心創作
聽校長伉儷為家鄉所做的各種努力
欣賞每一幅動心的作品
身心靈滿足的饗宴
夜宿印象北疆風情旅棧
下午我們暢遊東引之時
民宿已幫忙買好明早回南竿的船票
明天就要結束這趟精彩而難得的馬祖卡蹓行程了~

3 則留言:

  1. 託瓊雲的福,能由禮民校長親自接待導覽,認識了戰地風貌及特殊民情,而校長夫人更是位令我佩服的才女~~刺繡,拼布,編織,細緻的粉彩繪,油畫,,,樣樣會的才女。 更驚訝的小島上竟有美味的「荇菜無菜單料理」,坐無虛席哦!有幸的是~一家新開幕的「鹹味島文化島」,不僅有特調飲品,也展示當地的藝術品,此行有幸能認識王校長及夫人,為我們馬祖之旅帶來美好的回憶!

    回覆刪除
  2. 感謝分享東引的美,歡迎再來喔!

    回覆刪除